资讯动态
项目计划
  • 当前位置:首页 >
  • 向自己报告 向祖国报到

    作者:本报记者 施剑松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23年6月16日,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智能机电系统实验班的学生在进行毕业前的德育答辩。学校供图

    2005年7月1日中国教育报四版版面图,头条为《毕业时告诉学校:你的思想成长了吗?——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生“德育答辩”纪实》。资料图片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内容

    ■头条里的中国教育 庆祝中国教育报创刊40周年

    “班主任徐豫新老师不止一次叮嘱我要脚踏实地,导师申强教授也经常勉励我要做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事情,我逐渐认识到坚定、纯粹、奉献这几个词在科技工作者心中的分量。”日前,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文萃楼圆形报告厅里,一场特殊的毕业答辩正在进行。

    “这是一场持续了20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实践。学校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各行各业领军人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才培养提供强大动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品牌。”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龙腾说。

    20年前,北理工在毕业生中开展“我是一名合格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尝试让全体本科毕业生总结大学生活,形成书面报告并参加答辩。2005年7月1日,“北理工德育答辩”经中国教育报头条报道后,在全国教育界引发热烈关注,以“有形评价促德育成效”成为全国各地众多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突破的灵感之源。

    一场长达20年的德育探索

    坐在圆形报告厅的观众席上观摩2023届本科毕业生的德育答辩,让受邀参加活动的北理工法学院1999级校友贾姗姗有一种时空穿越的错觉。20年前,学校第一批参加德育答辩的本科毕业生里就有她。

    “毕业前的一个下午,就在一间教室里,班主任让大家把大学4年的感悟收获说一说。”她说,“那天,大家的发言都特别真诚,有的同学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原定2个小时的活动持续了4个多小时,成为当时在场所有人终生难忘的毕业记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革,同时,大规模扩招下高校学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应变成为当务之急。“相比智育、体育评价,德育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2003年,北理工尝试学生自我总结、学院评审小组打分的做法,开启了思政教育有形化探索,并不断丰富完善内容、形式和载体。”北理工党委副书记庞思平介绍道。

    其后,为了发挥德育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北理工于2008年、2009年相继开展德育开题和德育中期检查工作,确立了贯穿学生大学4年的德育答辩制度。

    “德育开题”是在入学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德育论文开题的形式认真规划大学生活,为4年成长设定目标、打下基础。“中期检查”抓住学生学业发展重心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大三第一学期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与中期总结,检验德育开题中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督促学生进行反思与修正。

    德育答辩制度的3个环节紧密结合大学生成长特点及思想实际,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工作链条。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选拔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德育答辩优秀论文获得者,组成“大学 青春 人生”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向新生展示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反思和感悟,将毕业教育成果用于新生教育,实现思政教育“首尾相连”,完成了德育工作闭环。

    如今,20年前的探索已经形成和学业学位答辩同等地位的德育答辩制度,成为毕业生离校前的必修课。实践证明,德育答辩3个环节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审视自我的机会,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多维评价体系为学生深入剖析自我提供了方向,学生经过理性思考获得的精神体验和思想感悟远胜于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数字赋能“Z世代”德育体验

    今年北理工的德育答辩现场,老校长徐特立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回到了师生中间。在学生德育答辩优秀论文的颁奖礼上,大屏幕上出现了徐特立站在延安自然科学院校门前的场景。“同学们,去做党和国家需要的事情。”徐老真挚的表情,亲切的话语,让现场不少学生动容。

    这个“数字德育导师”工程,正是北理工采用数字化、虚拟化、场景化育人载体,活化思政教育资源系列创新实践的一部分。近年来,北理工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工作,推进红色校史资源库建设,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的红色记忆带到学生身边,让学生身临其境,以第一视角“亲历”校史、感悟党史,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

    当前,“0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第一批“05后”也即将步入大学校园。身为网络原住民和“Z世代”新人,他们思维活跃、个性突出,强调自我价值、追求自我实现的愿望更加强烈。同时,亲历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他们也容易受到外部思潮、社会风气、网络舆论的影响。

    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挑战,也为运用新技术顺势而为、主动作为提供了机遇。北理工创新构建“数字+思政”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德育答辩本质是帮助学生破解发展困惑,提升自我发展质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困惑和发展需求促使其主动参与德育答辩系列工作,而基于学生个体情况的针对性指导为工作取得理想效果奠定了基础。

    发挥德育答辩制度优势,北理工针对学生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就业发展不同阶段,细化各环节考评要求和教育引导目标,客观记录学生日常表现和突出成绩,形成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雷达图,强化了德育答辩对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追求卓越成长、实现全面发展的精准指导,实现德育从全过程覆盖到精准滴灌。

    目前,北理工已经建立了全面覆盖、统一接入、统筹利用的智慧思政数据共享大平台。发挥科研优势,学校正在探索将“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应用于智慧思政的实施路径,精准分析不同学生群体和个人的学习、生活状态,积极正面、及时有力精准回应学生需求,并为教育内容、方法、载体的精准定制提供决策依据。

    近年来,北理工正在加快建设“智慧思政”教育体系,全面推动数字校园、数字导师、数字平台、数字资源一体建设,打造智慧、融通、活化、泛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力、服务力、支撑力、贡献力。

    做“三全育人”的“大思政”

    “在宁夏,能够像我一样走出大山,追逐梦想的是少数人。在北理的7年时间里,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但我始终没有忘记养育我的故乡。”在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当天,北理工良乡校区的综合楼会议室里,学校党委书记张军为20余名赴基层就业毕业生授旗、送毕业生出征。

    “我将整装出发,投身国家航天事业,在新的岗位上传承好北理工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中。”6月19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校史馆开讲,龙腾与2023届毕业生代表畅谈未来,并寄予殷殷期望。

    从“开学第一课”到“毕业最后一课”,北理工长期以来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致力于以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品牌为牵引,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学校建立健全“党委领导、组织驱动、品牌牵引、典型引路”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品牌建设走深走实,大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融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将社会主义大学坚持党的领导优势、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从‘德育答辩’到‘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再到‘红色育人路’,北理工聚焦‘育人’这一核心命题不断迭代,做到老品牌传承有力,新品牌源源不断,逐渐形成了立德树人的‘北理工模式’。”北理工党委副书记包丽颖表示。

    德育答辩工作有效推动了“三全育人”理念全校深入人心,极大调动了党政干部、专业教师参与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基层创新活力。现在,北理工校院两级干部全部有联系班级,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服务;学校实施“三全导师制”,调动全校教师成为学生的学术导师、学育导师、德育导师、通识导师、校外导师,围绕学校“九维”评价指标,结合德育答辩3个阶段,考察学生九项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深化自我认识、明确发展目标、调整成长路径。

    与此同时,北理工投入大量资源为学生提供德育体验的真实场景。“致信塑心坊”抓住贯穿全年的各类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氛围浓厚的手工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和情感体验中关照内心成长,关注美好生活,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积极心态。学校还组建了一批导学工作室,鼓励研究生导师将理想信念、学术道德、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日常科研活动。学校实行“校企党建零距离”项目,引导师生党支部定期前往专业对口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和产学研融合交流。

    今年考取了工信部选调生的张晟瑞说:“在企业生产线上,我亲眼目睹由于芯片断供导致大量汽车配件短缺,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是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突破芯片、发动机、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难题对于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了北理工学子‘科技强国’的责任与担当。”

    圆形报告厅里,北理工机电学院智能机电系统实验班本科毕业生李宇凡的答辩还在继续。“本世纪中叶,我们将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那时,2023届毕业生将为祖国工作27个年头,把人生最好的青春年华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我们不仅是实现伟大梦想的见证者,更是直接参与者、是先锋力量。”李宇凡说。

    “学校党委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传承红色基因、胸怀报国之志的北理工人必将承担起属于‘强国一代’的历史使命,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绚丽篇章。”张军说。

    【书记说】

    把历史责任牢牢扛在肩上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军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同新时代同向共行、共同前进的一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北理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青年发展和教育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激励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培养“强国一代”的历史重任牢牢扛在肩上,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们要更加注重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理论武装,增强青年大学生感受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能力,胸怀“国之大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注重形势政策教育,强化正面引导,主动回应学生重大关切和成长需求,激发学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砥砺品格、淬炼灵魂,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增强思辨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更加注重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政治根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人才培养,坚持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建校80余年,北理工坚持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走出了一条坚持德育为首、着力红专并举的“红色育人路”,一条立足国防特色、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军报国路”,一条勇于开拓创新、开放包容合作的“创新发展路”,一条党创办和领导中国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路”。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战略中,北理工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谋划,不断扩大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面向社会经济发展主战场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行业领军人才,引领青年大学生勇担时代使命,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强国一代”向祖国报到。

    作者:本报记者 施剑松

    《中国教育报》2023年06月21日第4版 版名:新闻·要闻

    河南库歌职业培训学校(变更为河南库歌职业培训学校股份公司

    备案/许可证号为:豫ICP备16027912号

    河南库歌职业培训学校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2293388367@qq.com